2024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6家,居全国第5位;
2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,居全国第6位。
今年以来,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,安徽与江苏、浙江并列全国第1位;新增北交所IPO过会企业3家,与浙江、江苏并列全国第1位。
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,安徽又“刷了一波存在感”,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,很多人都在说:安徽第七,真的不简单,更不容易。
为什么会这么说?
01
与经济大省同排一列
这个月,安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,一个月内就有3家企业上市,刷新了资本市场的安徽“加速度”,一举成为全国IPO最大“黑马”,展现持续进击的态势。从全国来看,截至今年10月,安徽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81家,排在广东(873家)、浙江(710家)、江苏(693家)、北京(473家)、上海(444家)、山东(308家)之后,赶超了四川(176家)、福建(172家)等经济大省,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。 从中部来看,安徽继续位居第一,超过了湖北(150家)、湖南(145家)、河南(111家)、江西(88家)、山西(41家)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中部领头羊”。从自身来看,今年以来,安徽新增6家上市公司,增量从2023年的全国第7位跃居到第5位,仅次于广东(15家)、江苏(12家)、浙江(12家)、上海(8家),超过了湖北(4家)、河南(1家)。与安徽经济在全国、中部的位次相比较,今年前三季度,安徽省GDP位居全国第10、中部第4,而上市公司排名都高于安徽经济排名。可以说,全国第7、中部第1,对安徽来说,很不容易,排在安徽前面的可都是经济大省。在6家新上市公司中,有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,这是个极具含金量的数字,安徽与江苏、浙江并列全国第1。策叔注意到,11月8日,位于合肥的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IPO过会,成为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第一家北交所首发上市过会企业。这意味着,安徽将有4家企业登陆北交所,A股上市公司也将很快迎来第182家。2021年以来,安徽累计新增上市公司55家,比“十三五”五年新增量还多11家,增量超过同期的四川(41家)、福建(21家),直接推动安徽成功实现赶超。更重要的是,当下的安徽,IPO后备资源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截至9月末,A股共有342家企业在IPO排队申报。安徽有15家,居全国第6位,仅次于广东(65家)、江苏(62家)、浙江(52家)、北京(27家)、山东(16家)等沿海经济大省。截至9月末,A股共有2136家企业在排队上市辅导。其中,安徽有96家,居全国第7位,仅次于广东(373家)、江苏(331家)、浙江(269家)、上海(190家)、北京(179家)、山东(108家)。这些数字,生动刻画出上市公司区域版图上的“安徽现象”,是安徽不简单的最佳印证。
02
“最后一块拼图”
今年8月,宿州市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创业板,让安徽实现了两个突破:宿州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;补齐了上市公司覆盖安徽所有地级市的“最后一块拼图”,标志着安徽成为全国第9个实现地级市上市公司全覆盖的省份。从安徽省内来看,合肥一马当先,占据安徽上市公司数量的近“半壁江山”,达到84家。放在全国城市来看,合肥位居第12位,排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苏州、广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宁波、成都和长沙之后。在省会城市中,合肥位居第6位。芜湖位居全省第2位,达到20家;滁州13家,铜陵11家,蚌埠、宣城超过10家。合肥、芜湖、滁州三市上市公司占全省的66%。策叔注意到,2021年以来,合肥、芜湖、滁州、铜陵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较快,滁州市是安徽省第一个实现县区上市公司全覆盖的市。这些地市不仅构成了安徽上市公司的区域版图,也是安徽上市公司数量快速上涨的主力军。从板块分布来看,截至2023年底,安徽A股上市公司以主板市场为主,有104家,占总数的近60%;其次是创业板有39家,科创板有24家,居中部第1位、全国第6位;北交所有8家。值得注意的是,安徽2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,有20家在合肥。合肥位居全国城市第6位、省会城市第2位。从股权结构看,截至2023年底,安徽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有105家,地方国企有43家、央企有13家,分别占比60%、24.6%、8%,与全国66%、19%、9%的格局基本一致。民企和地方国企成为安徽上市公司增长的主力军。从行业结构来看,截至2023年底,安徽175家A股上市公司中,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51%,高新技术产业占比74%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占比46%。多位资本市场领域的专家认为,这是安徽上市公司持续涌现的“最大底盘”。作为工业大省,2023年,安徽规上工业营收5.1万亿元,居中西部第1位、全国第7位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1.4万亿元,居全国第10位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54户,涌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599户、数量居全国第8位。2023年,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,截至目前,全省共拥有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32家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.95万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.7万家,分别居全国第6位、第8位和第7位,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被资本市场发现和加持赋能。
当然,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,与粤苏浙沪等先发地区相比,安徽还存在不少差距,排在第6位的山东,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8家,安徽要在短时间要实现争先进位,还需要付出极大努力。同时,与身后的四川、福建等省份相比,差距只有几家,竞争十分胶着,存在赶超与被赶超的可能。以IPO后备资源来看,截止今年9月30月,安徽A股IPO申报公司数量为15家,四川、福建同为10家;安徽A股IPO辅导备案公司数量为96家,四川51家,福建42家。当下的安徽,标兵在前,追兵迫近,必须抢抓资本市场机遇,坚持把培育壮大上市公司作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“安徽板块”的重要基石,壮大耐心资本,发挥并购重组作用,激活资本市场潜力。特别是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背景下,安徽会有什么样的新动作?我们从一项备受资本界关注的计划来说起。
03
“皖军”新动作
2022年6月,安徽印发了《安徽省推进企业上市“迎客松行动”计划》,吹响了加速皖企上市进程的集结号。从出台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“三地一区”建设行动方案》,到高标准建设运行“专精特新”专板,再到组建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;从组建长三角(安徽)资本市场学院,到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再到“双招双引”对接一大批金融人才、金融资本“组团”来安徽洽谈投融资合作;从大规模举办全省万企融资对接活动,到联合深交所举办“并购六条”专题培训会,再到针对不同行、类别的企业,实行“一企一策”培育上市;这一系列新打法,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大省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的恒心和毅力。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,安徽发生了深层次改变:“与安徽的企业家和干部谈产业、谈资本,有很多共同语言。”与干部和企业家市场化、专业化水平提升同步发生的,是安徽下大力气组建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,加快发展“耐心资本”。安徽已累计设立母子基金124只,投资金额超200亿元。据清科数据统计,在皖注册私募基金规模超1.75万亿元、居全国第7位。此外,安徽成功发行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、首只未来产业债和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债,先后设立全省首只S基金、首个北交所主题类股权投资基金。在资本赋能下,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在安徽加快聚合,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完善,尤其是一大批科创型企业成功上市,正在加快推动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实行良性循坏。策叔注意到,针对“科创+产业”板块,安徽积极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“专精特新”专板功能,发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,培育壮大耐心资本,坚持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”。目前,已累计推动978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,帮助806家企业对接融资127.48亿元。为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,培育做大龙头企业,安徽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,持续激发市场活力。上市公司“皖军”并购重组接连迈出新步伐,截至10月底,安徽推动8家企业并购重组,正紧紧围绕服务安徽产业整合提升。很多投资人和企业家认为,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,从“质”的层面推动安徽上市公司做优,将会塑造更多产业链龙头型上市公司,为安徽经济发展筑强基础。11月13日上午,2024(第七届)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会,将在安徽合肥举办,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、中国社科院、上海证券交易所、深圳证券交易所、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领导、知名专家学者,金融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代表齐聚一堂,聚焦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助力‘三地一区’建设”主题,发表主旨演讲,展开高峰对话,为这个问题给出新的答案。
来源:安徽金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