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国际社区
  • 产服体系
  • 产研中心
  • 党建FM
  • 加入我们
  • 云端小镇

/uploads/20210629/958be682738f8b6747c37fd98bf005f0.jpg

新闻中心
  • 通知公告    >
  • 领导关怀    >
  • 小镇新闻    >
  • 媒体报道    >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领导关怀
  • 小镇新闻
  • 媒体报道

县区全覆盖!看合肥如何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
520 阅读 2025-02-20 16:03:05
在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上,芯测半导体的技术团队正紧锣密鼓地调试新一代芯片测试设备。这家专精特新企业,数月前因设备投入巨大急需资金支持。如今,得益于科创金融工作站的创新方案,企业成功获得了1050万元组合贷款,解了燃眉之急。这种打破传统金融评估范式的场景,正是合肥科创金融工作站日常工作的缩影。


自2023年11月首批5家科创金融工作站设立以来,合肥市持续推进金融创新服务。近日,第二批科创金融工作站名单正式发布,至此,全市已设立17家科创金融工作站,实现了县区服务全覆盖。首批工作站为超过3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14.73亿元的授信支持,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,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
破冰:

“金融+科技”评估新范式


科技型企业的“轻资产、高成长”特性与传统金融“重抵押、看流水”的审贷逻辑存在天然矛盾。合肥市委金融办副主任王超说:“科创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路线、人才团队和未来市场潜力,而这恰恰是传统评估体系的盲区。”


为此,合肥创新性地建立了“专职金融管家+多方资源联动”机制,每个工作站配备专业团队,整合银行、担保、基金等多方资源,构建“股权债权联动、政策市场协同”的服务矩阵。经开区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,通过“周走访、月回访”的动态跟踪机制,工作站已为285家企业建立了服务档案,量身定制融资方案。


赋能:

打造服务生态新体系


在滨湖金融小镇的投融资对接会上,交通银行客户经理与量子计算企业展开深入交流。这种“技术语言”与“金融语言”的碰撞,正是合肥破解产融壁垒的关键突破。合肥科创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介绍:“我们既要深入理解企业的技术图谱,又要构建可量化的风险评估模型。”为此,组建了由产业研究员和金融业务员组成的复合型团队,已为219家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数据显示,全市工作站累计开展融资对接253次,组织路演培训109场,服务覆盖集成电路、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
在合肥高新区科丞智能实验室,驻站银行经理正在评估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的市场前景。通过“科保贷”产品组合订单质押与知识产权评估,该企业成功获得了1000万元授信。徽商银行科创金融部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构建了‘技术成熟度+市场成长性’的评估模型,让信贷资源向未来价值倾斜。”这种精准服务在格比智能装备等案例中得到了验证。针对企业设备估值难题,工作站设计了“订单融资+设备分期”组合方案,有效破解了非标资产融资困境。


构建:

打造科创金融生态圈


2月11日,合肥市召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暨重点项目推进会,明确提出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。会议强调,要通过制度创新加速科技-产业-金融良性循环,为量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支持。这一部署标志着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进入系统化推进阶段。市委金融办透露,下一步合肥市科技金融将重点打造三大体系:一是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融通体系,完善融资问题对接机制,为金融机构准确了解技术提供指引;二是构建科技金融人才发展体系,迭代升级科技人才金融产品服务,推动科创金融人才培养载体建设,培育“科技+金融”复合型人才;三是构建多元生态金融服务体系,聚焦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“企业全生命周期”,完善出台更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和具体举措,更好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

合肥模式的本质在于构建“政府搭台、市场主导、专业运作”的新型产融生态。这种将金融服务嵌入创新链条的实践,不仅为科技型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,更在制度层面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“合肥方案”。



来源:合肥发布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版权所有 @2021合肥滨湖金融小镇管理有限公司   ICP备案号:皖ICP备18005319号-6

  • 合肥兴泰金融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
  • 中建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
  • 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